中新網廊坊6月12日電 (宋敏濤 劉建斌)“我們南馬莊村有上千年歷史,相傳宋代時楊家將在這里習武練兵,還有清末義和團戰(zhàn)士所用的槍器均源于蠟桿。”12日,李永凱介紹著村里種植蠟桿的歷史,讓他更自豪的是蠟桿已成特色產業(yè),成為當地百姓主要經濟收入。
李永凱是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(qū)調河頭鎮(zhèn)南馬莊村村支部書記,2015年,該村成立了集體所有制的南馬莊村農業(yè)項目開發(fā)中心,建立了“集體經濟組織+合作社+農戶”的共享發(fā)展模式,創(chuàng)新蠟桿發(fā)展理念,深入挖掘蠟桿文化,現已發(fā)展成蠟桿特色產業(yè),帶動百姓致富增收。
12日,走進南馬莊村蠟桿展示廳,由蠟桿制成的紅纓槍、武術棍、套馬桿、桌椅家具等產品種類多樣,工藝精湛,工作人員正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銷售蠟桿產品。李永凱介紹說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村里以加工簡單的紅纓槍、武術棍等體育產品為主,因蠟桿質地細密,觸感和色感都很好,且可自由彎曲做成各種形狀,隨著一些研發(fā)、設計力量的投入,現在蠟桿家具、工藝品等訂單需求量更大,附加值更高。
在南馬莊村的一家蠟桿加工廠,一垛垛蠟桿整齊堆放在一起,工人們正熟練地把熏煮后的蠟桿“趁熱”去皮并緯直、“拉筋”,然后將加工好的蠟桿打捆裝車運往客戶處。
據了解,廊坊市安次區(qū)調河頭鎮(zhèn)種植蠟桿歷史久遠,是華北地區(qū)最大的蠟桿生產基地,現在已形成了集種植、生產、加工、銷售、文化傳承為一體的蠟桿特色產業(yè)鏈。其產品包含蠟桿用具、蠟桿家具、蠟桿工藝品、蠟桿裝飾材料等幾十個種類,市場前景廣闊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南馬莊村被譽為“中國蠟桿工藝第一村”“中國蠟桿產業(yè)第一村”,2004年被河北省特產之鄉(xiāng)組委會評為“河北蠟桿之鄉(xiāng)”。
近年來,廊坊市安次區(qū)集聚優(yōu)勢資源,不斷調整產業(yè)結構,在調河頭鎮(zhèn)大力發(fā)展蠟桿特色產業(yè),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。目前,蠟桿種植面積13000余畝,年產成品桿700萬根,年創(chuàng)經濟效益3500多萬元,并輻射帶動永清、武清等周邊地區(qū)60多個村街發(fā)展蠟桿產業(yè),其蠟桿產品熱銷全國各地及新加坡等國外地區(qū),實現了綠色生富、生態(tài)致富、產業(yè)富民。(完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
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
河北共產黨員網
河青新聞網
石家莊新聞網
|
國內網站: | 中新網 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中國網 | 光明網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網 | 中青網 | 央廣網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