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歐洲時報網:(走進中國鄉(xiāng)村)探訪中國故事第一村:培養(yǎng)“孩童故事家” 非遺體驗引客來

時間:2024年07月24日    熱線:0311-85290821 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

  以下稿件被網絡新媒體法國歐洲時報網采用:

  中新社石家莊7月18日電 題:探訪中國故事第一村:培養(yǎng)“孩童故事家” 非遺體驗引客來

  中新社記者 牛琳

  繪畫版《耿村民間故事》即將出版,這讓藁城區(qū)文化館副館長、藁城區(qū)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李倩甚是欣慰。

  多年來,當地致力于中國國家級非遺耿村民間故事的保護與傳承,迄今已整理出近7000萬字耿村民間故事相關文字資料,卻沒有一部兒童類相關讀物,這一直讓李倩感到頗為遺憾。

  “繪畫版《耿村民間故事》面向的讀者是中小學生,共收錄40個耿村民間故事,每個故事配有三至四幅原創(chuàng)插畫,直觀、形象、有趣!崩钯徽f。

  現(xiàn)有380余戶、1300多人的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(qū)常安鎮(zhèn)耿村有“中國故事第一村”之稱,迄今共發(fā)現(xiàn)故事講述者240多人,其中有22個大型民間故事講述家和33個中型民間故事講述家。據考證,4000多個民間故事被耿村人世代口頭傳承,已有600多年的流傳歷史。

6月19日,在石家莊市藁城區(qū)常安鎮(zhèn)耿村,耿村民間故事代表性傳承人王發(fā)禮(中)給村民們講故事!√账 攝

  “耿村民間故事包羅萬象,上至開天辟地神話、風物傳說、歷朝歷代人物故事,下至現(xiàn)代生活故事,形成一條完整的歷史長鏈!惫⒋迕耖g故事演講協(xié)會會長靳春利介紹說,其中地方傳說更是涉及京、津、陜、貴等20多個省區(qū)市170多個縣市。2006年,耿村民間故事入選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

  靳春利表示,血緣和姻親關系成為耿村故事傳承的鏈條,“故事家庭”“故事夫妻”“故事父子”“故事兄弟”等是傳承的一大特色。

  “我們選取最有代表性的故事類型和故事傳承人進行重點調查、采集、輯錄和拍攝,力圖把最原汁原味的耿村民間故事保存和記錄下來!崩钯徽f。

  在北樓小學耿村教學點,每周五設置有故事課程。據該教學點負責人靳清志介紹,教師們編寫了教材《耿村故事》,教授孩子們如何講故事。學校還定期邀請故事家們來此授課。

  “現(xiàn)在這些一至三年級的小學生們,每人能講十幾個到二十多個不等的故事!苯逯痉Q。

耿村“故事一條街”上的故事墻!堉緩 攝

  在耿村,貫穿村子東西的主干道被打造成“故事一條街”,兩側農舍磚墻上用圖畫呈現(xiàn)的傳統(tǒng)故事、典故令人目不暇接,有的還附有專屬二維碼,使用手機掃碼即可聽故事。

  “我們對這條主干道上的農舍、商鋪進行仿古改建,形成耿村故事和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特色街道!惫⒋宕逦瘯敝魅谓逅烧f。

  作為耿村村民,靳春利的家被規(guī)劃成“故事書場”,能容納約300人,成為全村男女老少茶余飯后講故事的佳處。每逢周末或節(jié)日,眾多游客慕名前來,只為聽一場耿村特色的“故事會”。

  李倩表示,藁城區(qū)對耿村文化資源進行深層次挖掘及整合,擬將耿村打造成集非遺體驗、故事表演、國潮創(chuàng)意農文旅、教育研學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示范區(qū)。

  “我們正致力于開發(fā)耿村民間故事相關的非遺衍生品,只有形成產業(yè)鏈條,才能讓口耳相傳的耿村民間故事歷久彌新!崩钯徽f。

  正值暑期,當地官方擬組織返鄉(xiāng)休假的大學生走進耿村,近距離參與耿村民間故事保護與傳承。

  藁城區(qū)常安鎮(zhèn)黨委書記孟月表示,大學生們有知識、有眼界、有格局,希望借此讓他們深入了解耿村民間故事,為這項國家級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出謀劃策。(完)

編輯:【梁周杰】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?1999-2024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