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保定11月22日電 題:洪災后百天 河北涿州如何端穩(wěn)“那碗面”?
中新網記者 李曉偉 陳林 崔濤
雖已入冬,涿州市豆莊鎮(zhèn)找王村村頭卻是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麥田。望著自家田里已七八厘米高的冬小麥,村民趙杰笑言“長勢正好,對明年的收成預期比較高”。
小麥是北方地區(qū)的主糧,主要用于制作面食。2023年汛期,河北涿州遭遇特大洪澇災害,致使全市30.5萬畝農作物受損。百日后的今天,涿州全力克服洪澇災害影響,冬小麥累計完成播種29萬畝,全面完成播種任務。
“沒想到這么快就能復耕”
“這么大的水過后,沒想到這么快就能復耕!苯衲攴N了13畝冬小麥的趙杰坦言。
今年汛期,找王村受災較重。趙杰說,被淹的莊稼政府給了部分補償,保險公司也給了保險賠償,“彌補了不少損失”。不久,政府組織兩臺農機進村20多天,給全村耕地進行了秸稈粉碎和旋耕,為冬小麥播種打下基礎。10月5日前后,村民就陸續(xù)開始小麥播種。
涿州市農業(yè)農村局信息顯示,洪災發(fā)生后,該市用好救災資金,加快恢復重建,抓緊修復災毀農田和農業(yè)設施。重點支持農田排水清淤、秸稈粉碎、旋耕(深翻)整理等環(huán)節(jié),減輕農民負擔,保障當?shù)囟←滍樌シN。
據(jù)了解,找王村耕地面積共1150畝,已播下超過1000畝小麥。
“專家來到了我們田間地頭”
測量土壤含水量、土溫、行距,記錄畝穗數(shù)……11月17日,涿州市歆農家庭農場內,河北省農業(yè)技術推廣總站和涿州市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的專家正手持儀器,把“麥”問診。
“我們會到不同鄉(xiāng)鎮(zhèn)做苗情調查,根據(jù)調查,劃分弱苗、壯苗、旺苗,結合天氣變化,給出一些針對性管理建議!彪p手粘著泥土的涿州市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立亞說,相關信息還會上報給上級農業(yè)部門做參考。
今年洪災后,涿州加強對全市農民農技指導,邀請中國農業(yè)大學、河北農業(yè)大學專家對不同受災地塊提出專業(yè)性意見。同時,召開秋季種麥技術培訓等現(xiàn)場觀摩會10多場,邀請河北省農業(yè)技術推廣總站、保定市農業(yè)技術站專家現(xiàn)場授課,還組織成立多支農業(yè)技術小隊,分包鄉(xiāng)鎮(zhèn)深入田間解決農民實際問題。
“農場在全市共播種1300畝小麥,目前正是冬季管理關鍵期,專家給了很多建議!变弥菔徐мr家庭農場負責人董紅巖說,夏季以來,專家已經來過五六趟,指導排澇、施葉面肥、冬小麥播種等,“我相信科學管理,專家的指導幫了很大的忙”。
刁窩鎮(zhèn)東馮村黨支部書記王森也說,洪水退去后,政府及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派出農業(yè)技術專家,指導村民對土地進行深翻、旋耕,讓土壤疏松、水分降低。眼下,全村在8月?lián)尫N的1100多畝大白菜正在收獲,10月又種下300多畝小麥,目前長勢良好。
“以實質性措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”
“百姓受災后,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實質性措施,以真金白銀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,減少他們的投入壓力。”涿州市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劉金坡說。
據(jù)劉金坡介紹,為保證冬小麥種植,涿州對秸稈還田及土地旋耕作業(yè)的,每畝補助50元(人民幣,下同);對秸稈還田并進行土地深翻的,每畝補助80元。在此次洪澇災害中,涿州市共有4038眼灌溉機井受損,該市對新打機井補貼28460元,并對維修機井花費實報實銷。
此外,秋冬播種期間,涿州市農業(yè)農村局還聯(lián)動供銷社、商務等部門,保證糧種、化肥等農資供應,儲備冬小麥種子6000余噸,各種冬小麥所需化肥1.5萬噸,拌種劑、除草劑、農藥30余噸,確保農資市場貨源充足。
“大家都想著今年好好管理,彌補一些損失!狈N了3畝小麥的東馮村村民張學芬正在田間查看苗情。小麥即將進入關鍵的越冬期,張學芬計劃適時給麥田澆一回凍水,他說,相信明年會有一個好收成。(完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
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
河北共產黨員網
河青新聞網
石家莊新聞網
|
國內網站: | 中新網 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中國網 | 光明網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網 | 中青網 | 央廣網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